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2月3号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分享会。202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共六门,副院长孙宗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们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六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负责人分别就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分享。《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的课程负责人黄玉艳老师提出,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升能力,教师强起来;第二,改革方法,课堂活起来;第三,科学评价,质量提起来。通过集中研讨,提问题,搭建交流平台;集中培训,提素质,搭建成长平台;集中备课,提质量,搭建展示平台;集中磨课提技能,搭建检验平台的“四集、四提、四搭”促进教师成长。通过“一本、双翼、三融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达到“四贴、四率、多动感”的目标,即教学内容贴近教材、贴近学生需求、贴近社会热点、贴近学校校情;以“多动感”为过程特色,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使线上线下联动,课上课下协同,第一第二课堂融合,提高学生课堂抬头率、开口率、参与率、作业提交率。通过采用“m+n+1”的考核模式,“m”是实践教学部分以学生为主的考核,“n”是以教师为主的考核,“1”是终结性考试,强化过程性考核的学业评价。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负责人刘燕老师以“三工作”、“三阶段”、“三提升”提出了改革的典型做法、着力点和成效。即通过学情分析、专题整合、方法改革三项工作,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通过时事热点的搜集、播报和思考,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事观”、“政策观”。在磨课、备课、授课中,通过督导、同行、学生反馈,课堂质量有所提升,学生满意度较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导向为中心”。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四史”教育,做到史论结合。通过时事热点点评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针对“重教学轻体验”的问题,采取“321”翻转课堂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对于身心的调节,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训练项目,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改革负责人郑喜月老师以2020级本科能动1班为课程改革和研究的对象,“以学为中心”,融入学科专业内容,结合能源相关的最新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团队认真分析学生学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在教学手段方面,通过辩论赛或知识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接着孙宗魁副院长对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以下要求:各位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一是要注重收集过程性的材料;二是要进一步凝练课程改革的特色;三是要进一步推广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四是要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一方面促进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分享会为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凝心聚力。接下来学院将通过课堂教学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等形式,交流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展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