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按照学校爱国与国防教育共同思政课教学指导方案及学院部署,10月精心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的四维价值与精神基因”主题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分“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两个板块,推动爱国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前期教研中,教研室主任组织全体教师专题研讨爱国主义融入课堂的路径,围绕“历史、制度、文化、实践”四维价值与“忠诚、奋斗、创新、团结”精神基因,共建教学资源包与课堂案例库,完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闭环设计,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学。
课堂教学环节中,任课教师以生动故事和典型人物为引领,串联起从古代先贤到近现代革命者、再到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家国叙事: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一段段鲜活案例让学生在历史纵深与现实关照中体悟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实践教学环节聚焦“行走的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在国庆假期走进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读文物、访史迹、讲故事、做传播”的项目化学习。学生在庄严肃穆的现场情境中沉浸式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精神血脉,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报祖国的志向。
活动还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养成:通过“课前十分钟”微宣讲、“睡前半小时”共读经典、主题班会专题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围绕“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爱国使命”等主题进行交流分享,促进价值认同转化为自觉行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效果显著。本科数媒技术2501班张议心同学的作品《赏沂水文物 敬沂蒙精神——博物馆的思政课》入选校级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她表示:“参与本次主题教育,让我从历史、制度、文化、实践四个维度更立体地理解了爱国主义,也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刻苦学习、砥砺品格,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强国之行。

教研室将持续推进优质项目常态化与课程化:完善“四维价值”微课与“精神基因”案例库,拓展国防教育、科技报国、志愿服务等实践赛道,健全学习成效评价与成果转化机制,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爱国主义育人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