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实践教学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发布日期:2021-12-02   来源:   点击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其根本目标和任务是:帮助学生认知、认同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社会主义的道德法律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认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抓紧、抓好。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学好用好思想政治理论,尤其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实处用力,在知行统一上下功夫。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多次发文强调实践育人的重要性。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再次明确:要严格落实学分。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必要部分和重要内容、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为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学院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2021年版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制定本方案。

一、规范开设: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要求: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更进一步规定:学生既可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获得相应学分,也可通过提交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学院明确指出,各教研室要严格落实国家文件要求,从《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四门思政课各划出8学时,共32学时、2学分,结合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学院教学实际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二、强化引导: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建设

学院结合思政课教学目标,确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1.引导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接地气”,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以实现培养应用型本科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

3.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自身的质量,使其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并促进实践教学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

4.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实践转化能力,

三、形式多样: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

思政课实践教学,从字面意思看,它首先是一种教学活动,其目的仍在于教书育人。但与一般教学活动不同,它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得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学生不再是被教师所主导的相对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以自己为主体的相对主动的知识运用者和反思者。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承担引导和组织的责任,学生则主要承担参与、应用、反思、内化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实施与完成。与之相对,传统理论教学则以教师讲授为主,重在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阐述理论,学生只需理解和接受理论内容即可。

广义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际、学校课堂与社会现实、学习理论与具体行为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此来思考、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转化成学生的观念与行为,体现学生主体性及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具体地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利用生动鲜活的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各类实践性活动来参与并完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形式。其最终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切身的实践经历,促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知、真信、真行,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成长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可靠人才。联系实践教学的既有经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包括学生走出课堂,投身于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或纪念馆、开展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也包括课堂内外的读书、讨论、辩论、演讲、社团活动、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以及撰写观读心得、调研报告、科研论文等,还包括课堂上有师生参与的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等。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指学生走出课堂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包括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种形式。

学院结合课程特点,进一步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建立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不断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在现有“纲要”课以地方文化调研报告为主的社会实践方式,“原理”课以“成语故事马哲情景剧”为主的课堂实践学习方式,“基础”课以“理想、信念、爱情、校园生活”调查为主的校园实践方式,“概论”课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调研报告为主的社会实践方式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堂实践教学的项目、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原理”课将继续坚持以“成语故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情景剧展演”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不断创新完善经典研读、课堂辩论等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实践教学项目。“概论”课将继续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调查”为主的社会实践方式,做实做精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建设、教育改革、养老医疗改革等现状调查,指导学生写好调查报告。“纲要”课,继续坚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调查报告形式,根据党史上的今天、地方党史研究等主题不断增加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党史故事会等校园实践形式,形成社会实践与校园实践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思想道德与法治”在不断总结“理想、信念、爱情、生活”调查为主的校园实践基础上,开展多项目、多主题、多形式实践教学研究,形成“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完整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四、成果物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目前学院已经相继和苏禄王墓管理处、冀鲁边区党性教育基地、德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建立了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学院同时组织制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和课程实践项目教学指导书,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一方面,各教研室对现有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利用较低;另一方面,随着学生规模的增长,“十三五”期间建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势在必行。

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运行中,还存在着实践项目较少,学生可选性不强;物化成果质量不高,尤其是优秀的物化成果不多等问题。学院将不断总结思政课实践教学经验,充分发掘优秀学生实践作品,推荐参加学校、省、国家各类大学生实践活动竞赛。同时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管理,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项目,每门课都要形成可物化的实践教学成果,并择优编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成果作品集。每门课至少选择3-4种实践教学形式,每种形式至少推荐10个以上项目供学生选择,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实践育人效果。教师应加强指导,制定完善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精心制定指导计划,明确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最终形成可物化的学生实践成果,成果形式要体现多样化,可以是调研报告、微电影、文学作品、摄影作品、辩论稿、演讲稿等,介质可以是纸媒,也可以是电子存储设备。每学期期末学院组织开展思政课学生实践优秀作品评选。

五、能力为重:加强思政课教学过程管理

学院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精选项目,出台实践教学实施意见,增强思政课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落实落细,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践项目教学体系,和各二级学院联合开展大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